得益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高速发展,数学建模作为与AI密不可分的重要技术,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香饽饽”。无论是科技巨头还是创新型企业,都在争相拥抱这一技术,以提升竞争力。HiMCM竞赛作为全球最权威的数学建模竞赛,参赛人数也在2024年突破新高。
HiMCM(美国高中生数学建模竞赛)2024年完成并提交了论文1103支队伍,较2023年增加52支队伍,最终提交队伍报告数量1055支队伍,比2023年完赛的967个队伍增加了88支队伍约352人。
统计分析22-24年的获奖数据,不难发现Outstanding奖、Finalist奖、Meritorious奖的获奖比例逐年下降,这不失与赛题难度上升和评阅标准更苛刻有关,也侧面反应出HiMCM竞赛对建模能力的培养和筛选的权威性也越来越高。
近3年HiMCM获奖数据
* 数据来源于官网
PART.012024年HiMCM获奖数据
2024年共有8支队伍获得O奖,获奖比例0.76%,其中B题的获奖率更是只有0.6%。
而更有趣的是中国5个O奖都是来自非一线城市,这也是近5年史无前例的一次突破。浏览今年的O奖论文不难看出如今的中学生在模型创新性、建模逻辑性和学术写作方面等能力的确很出色。
PART.02全国各地区获奖统计
根据全国各地区的获奖统计数据,不难看出HiMCM的参赛队伍仍然主要集中在上海、广东、北京、江苏等一线和经济发达地区,几乎包揽了中国地区70%的参赛队伍。
这主要跟数学建模的概念和应用在各地区的普及程度有关,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能更灵敏和便捷的了解到数学建模的应用价值,促成了学生学习建模知识的浓厚兴趣和良好氛围。
在2024年全国的获奖队伍和获奖比例统计出来后,我们将O、F、M奖归为一类奖并且以此数据进行了排序。数据可见,全国各地区的一类奖获奖比例中,佛山、南京、广州、武汉、成都前四,虽然上海、北京的F、M奖获奖数量并不少但因其参赛规模较大,因此获奖比例被拉下了下去。
*部分地区由于参赛人数过少不作展示
这一数据足以证明,尽管非一线城市在HiMCM参赛人数上与一线城市存在差距,但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却毫不逊色,甚至表现更为亮眼。
这背后的原因或许在于,非一线地区的参赛学生往往是那些目标更明确、认知更清晰、能力更突出的“潜力股”。
相比于一线城市的广泛参与,非一线城市的学生更多是基于对数学建模的深度热爱和清晰规划而参赛。这种“精准出击”让他们在竞赛中展现出更强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03HiMCM竞赛介绍
HiMCM全称美国高中生数学建模竞赛,始于1999年,主办单位是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COMAP),是一项面向全球中学生的国际权威竞赛。
作为全球高中生领域中最权威,含金量最高的数学类竞赛之一,HiMCM竞赛融合了学科竞赛和素质竞赛的优势,能够同时培养参赛对象的学术能力、英语写作水平、数学能力、建模能力、计算机编程技能、思辨能力等多方面的素养,这也使得HiMCM竞赛经验和获奖证书成为有利的申请加分依据,深受藤校招生官青睐。
01适合学生
9 – 12 年级的高中生
02比赛规则
以2 – 4 人的团队形式参加。
团队成员需在同一所学校注册(根据HiMCM官方参赛规定,同一队伍的成员须来自同一学校,因为获奖证书上会注明获奖者所在的学校信息)。每个团队必须配备一名指导老师。
03比赛内容
团队需从A和B两个问题中任选其一进行解决,并建立数学模型,形成不超过25页的论文进行提交。
报告内容必须涵盖对问题的清晰描述、用于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以及模型得出的结果。同时,报告中还需包含在建模过程中收集或生成的所有数据,以及在模型开发过程中所做的任何假设。报告必须以英文提交,且所有信息和数据来源都要正确引用。
04比赛时间
比赛通常在每年11月开启,持续14天。
原文链接:https://www.normaera.com/competition/4734.html